1.研究的问题;2.研究过程、结果;3.创新之处;4.推广价值;5.下一步打算等
一、研究问题:
苏州市电化教育馆作为苏州市教育局的直属事业单位,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党的工作的开展。苏州市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是苏州市电化教育馆的一项工作内容。一直以来,我们致力于将苏州教育电视节目打造成展现教师、学生、学校风采的窗口。其中,也会涉及一些有关党的活动的报道,但是零星的报道往往会造成系统性不足、针对性不明显的特性。从而导致了宣传效果不尽如人意。
借此课题研究的机会,我们着力于打造系统的党员活动报道、主动策划、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在全社会营造出知党史、学党员先进的氛围。
二、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媒体时代,电视、网络、手机等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却依然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施拉姆曾说:“视听媒介在传播一定数量的有关某种主题的信息上,要比单纯的听觉或视觉媒介更为优越一些。”由此可见,电视媒介的优越性显而易见。只要通过合适的途径和切入点,会起到比报纸和广播更大的宣传效果。
在系统的报道和策划之前,我们媒体中心记者通过深入学校、社区、街道和住户家采访之便,了解学生和教师、家长等群体所喜闻乐见的展现形式,来有序的开展活动。
后来经过多方综合,我们选择了由学生来讲党员先进故事的形式来进行线下活动,并全程录像。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得到了思想的提升,而听众也在学生感人肺腑的叙述间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史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事迹。我们将这个形式在电视上作为新闻报道出来,引发了更多学校乃至社会群体,对于扎实有效、丰富多样党员活动的思索。
除了学生们树立他们心中的党员标杆模范,我们也用镜头真实的记录下了我们教育系统内部默默无闻的优秀共产党员工作者。为他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在更广的范围内宣传了他们的典型事迹。苏州一中今年7月退休的优秀班主任谢洪达三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教坛,却把学生的微笑作为对自己最好的肯定。这样的教师精神,无遗向全社会展示出了我们苏州教育工作者的风采。通过生动、详实的报道,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宣传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此外,我们策划推出了党的活动的系统宣传报道侧重点,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各个中小学校的党员活动。在【致敬共和国系列报道】中,我们专访了原苏州市委党史办公室副主任戴国兴讲述共和国成立前的“苏州记忆”。从另一个角度宣传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
在党的93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将教育电视节目中播出了庆祝建党93周年的公益广告。通过电视平台宣传,让更多的人铭记住了7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
三、创新之处:
新闻是一个求新、求快、求异的窗口。新闻人常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为此,更多的节目都将目光放在了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上,正面宣传的声音越来越少,陷入了一个孤岛。
我们教育电视节目,作为教育和新闻的沟通桥梁,一方面要做到新闻的新和快,同时也肩负着教育人的社会责任。所以我们的新闻必须强调正能量。这也是我们和电视台其他节目的根本性的价值观分歧。
此外,与教育系统其他的事业的单位的宣传途径不同,他们可能是小范围、小规模的搞搞党员活动,但是我们通过电视平台的推进,可以将很多活动做大、做强,放在更广的范围进行传播、传递。
四、推广价值以及下一步打算:
利用电视平台宣传正能量,在全国的范围内我们并不是第一个,但是在苏州的范围内,我们是一股中坚力量。
再者,学生时代是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甚至可能影响其一生,在这个时候让他们多接触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力量对于他的成长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下一步,我们希望借助更多学校的力量,让党员的活动报道更加有趣味性、针对性,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